医院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时间:2024-10-29 15:06:50
医院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13篇)

医院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1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迹材料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拟事迹材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院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篇1

“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我原来工作的村卫生室有4名医生,活不多,我们都觉得这里更需要我们。”小谢说,船上的日子确实很苦,20xx年以前连电视都看不了,家里的收音机不知道听坏了多少台。“开始几年熬不住的时候也想过离开,可是乡亲们需要我,我和乡亲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离不开他们了。”20xx年,小谢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

小谢告诉记者,刚到船头咀时,湖上常有大风大浪,让她这个“旱鸭子”很不适应。“有时候一个浪拍过来,立马浑身就湿透了,我就紧紧地把住船沿儿,一刻也不敢松手。之前那个皮质的药箱落到水里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头重新做了一个,到现在用了十多年还好好的。”记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小谢就始终把药箱紧紧抱在怀里。

如今,小谢的兄弟姐妹几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赚上7万元左右,而小谢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钱把村卫生室再好好修缮一下,再给配备一艘专供出诊用的小汽艇。“这艘船屋已经好几年没修过了,下雨天还会漏雨。”

“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顺着村卫生室的后门走出去,记者来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说,自己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需要定期到村卫生室就诊。今年洪湖水小,出门不方便,就干脆把船靠过来住了

记者见到小谢时,她正要去村民董继财家。今年59岁的董继财去年12月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恢复期需要定期打针吃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来回颠簸,小谢便定时送医上门。今年洪湖大旱,水浅的地方,机船无法通过,她就从老乡家里借了一条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撑了过去。小谢说,为了挨家挨户发放净水药品,她特意准备了胶鞋和探路棍,到了船过不去的地方就换上胶鞋,拄着拐杖走过去。

说起董继财,还有一个小插曲。小谢说,原本老董是坚持自己上门就诊的,有一次该就诊了却迟迟不见人来,她便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老董因为在卫生室欠了账还不上,不好意思再来了。此后,小谢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小谢说,去年涝灾、今年旱灾,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欠账总是难免的,可不能因为他们手头不方便,就耽误了给他们治病。在小谢家里,记者看到了她的记账本,截至去年年底,没收回来的医药费总共有11903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一些渔民的迁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账。而令谢感动的是,每到年底,渔民们总是给她送来自家养的鱼,即使她一再谢绝,还是会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鱼放在卫生室门口。

记者离开村卫生室的时候大约是19时。在返回岸边的途中,天色渐暗,湖面变成黑漆漆的一片,记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转转。

6月9日20时左右,小谢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洪湖下雨了,这会儿正在关窗户呢。她说,之前洪湖也下了雨,但降雨量只有10毫米,洪湖水位还不高,船还是划不起来,那也得出诊呀。打电话时,她刚出完诊回家不久……

  医院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篇2

小贺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他在大学毕业之后主动放弃了留成工作赚大钱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当起了乡村医生。守着黄土,守护乡亲,一守就是18年。

小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当初,小贺考上了卫校,但三千多元的学费让全家犯了愁,母亲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钱。就在小贺以为求学梦要破灭时,善良的村民们伸出了援手,你家三十,我家五十,把他送进了学校。对此,他明白自己这辈子都与家乡分不开了。能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家乡乡亲的生活中去,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小贺十八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将乡亲们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他面对生活工作上的困难能够坚持下去,努力克服,是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得到了实现与升华。

作为基层公务人员、组织工作者的我们,首先也要学会感恩。人民与政府信任我们,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我们要珍惜这份工作。党培养我们,交给我们知识与工作技巧,我们要懂得感恩,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群众,就像小贺一样,对群众毫无保留,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了解群众真正的所想所需,站在群众的角度上认真思考,争取给民众满意的答复。

组工精神还是不畏苦、不畏难的体现。基层工作常常是抹黑归,顶月行,对此我们要学习小贺的不畏苦精神,扎根于群众,不管环境的困苦,能够坚持信仰,坚持群众路线,只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初衷,我相信不管多累多苦,大家的心里都是甜的,都是幸福的。

小贺“80后村医”感人的榜样故事让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与学习了组工精神,今后的基层工作中,组织工作里,我一定会树立坚决的心,时刻谨记初衷,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医院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篇3

2018年11月15日,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收看《榜样3》专题节目,同为一名全科医生,我对乡村医生——小贺的事迹印象特别深刻,感悟特别多。节目组镜头带我们走进贫困的中国乡村,那里的村民生活艰难、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就医困难,但是却有一位白衣天使守护在乡村百姓的身边。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小贺医生感人至深的行医故事,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对大山百姓的热爱和回报,用纯朴的行动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

小贺--一位年轻的“80后”医生,留守农村,行医多年背烂17个“限量版”单肩背包,骑坏了数辆摩托车……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大爱大美,让我为之动容、落泪。他为了父老乡亲而错过了致富的机会,错过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却给一方百姓带来了健康和安乐,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小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首先想到的是为“大家”,而顾不上自己的“小家”,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我们所有党员学习的榜样。强大的责任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让他变得不平凡,给予我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小贺医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老乡亲纯真的感情,他用纯净的心灵引领我们,用崇高的品质感染我们,教会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脚去改变环境,完成使命。

我也是一名党员医生,当务之急要以小贺为榜样,反思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他至高无尚、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名医生,要以他为榜样,变感动和激动为行动。

我们每位医生,在自己岗位上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任务,工作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爱岗敬业的重要性,所以我要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重获健康。

  医院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篇4

幸福家庭遇 ……此处隐藏10952个字……个月不足1000元上升到现在的月收入40000元,年收入由原先不足10万元上升到60万元,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成功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打造了自己的过硬品牌,树立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服务意识+文化意识营造医院“软品牌”

虽然医院走上了正轨,但现在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我国刚刚加入了WTO,小刘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也没有放松肩上的担子。他清醒地意识到,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仅有硬品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刚柔并济、软硬兼施才能无坚不摧。因此,他把强化服务意

  医院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篇12

XX,是XX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二十几年来他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举止文明,态度和蔼,注重医患沟通,耐心解答病人询问。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岗位纪律和操作规程。业务上精益求精,工作上踏踏实实。为医院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打造高质量的窗口服务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学习党的各项政策、路线、方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工作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始终以满腔的热忱工作在医疗第一线。他深深懂得“学海无涯,医无止境”的道理,自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不断学习。学习同行之间的先进诊疗经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诊疗技术及新的诊疗项目,及时掌握医学新动态。他凭着多年来的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韧性,埋头苦读业务书籍,翻阅杂志,撰写论文,白天认真做好医疗上的每一项工作,晚上加强业务学习丰富理论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在工作中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带头学好业务知识。在临床教学中,他对下级医师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人师表,对工作从不拖拉,经过多年带教,成长了一批年轻业务骨干,在医疗业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医院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他在业务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人民群众的好评,多次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科主任称号。

不负党的培养,不负群众的信任,不负病人的期望,把自己的心血、精力、智慧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医疗事业中,这就是他始终不渝的执着追求,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医院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篇13

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所折服,也没有人不为他那质朴、正直、平易近人和对病人无限关怀、无私奉献的品德而赞叹。他脚踏实地、坚忍不拔、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内儿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用平凡的人生诠释了一名全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下面是他的内科医生先进事迹:

XX,原为XX县XX镇卫生院内科主治医师,内儿科主任,任XX镇卫生院副院长。自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在卫生院内儿科临床第一线工作。在15年的行医生涯中,他走出了一串光辉的足迹,多次受到上级单位的表彰,深受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他坚持信念不动摇,始终以“XX”及XX,以为患者服务好为宗旨,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神圣的使命,把病人至上、服务至上作为自己的天职,以院为家,满腔热忱地为患者服务,事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不管刮风下雨,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只要病人有需求,他总是会放下手上的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为病人解除痛苦,从无怨言,也从不推诿病人,这就是我们的刘医生,百姓心中的好医生先进事迹。

他以院为家,满腔热忱地为患者服务,时时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是严冬还是酷夏,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不管有没有休息,只要病人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几乎一年到头都能在医院看到他的身影。2003年,非典肆虐祖国大江南北,他响应号召积极投身“抗非”一线工作,毫不关心自己的安危。XX晚,XX镇XX村发生车祸,听到消息他二话不说,不顾夜深天寒地冻,积极投入救治,毫不犹豫地对一个已经停止了呼吸的伤员进行人工呼吸,一次又一次地把伤员嘴里腥臭无比的浓痰吸出,硬是把伤员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目睹此情此景,伤员的亲人感动万分,泪流满面,不顾自己也身体受伤,“扑通”一声跪在XX主任面前……

XX年,甲型流感流行时,卫生院安排他为疫情组组长,组织人员全力投入抗击甲型流感一线,一场天使与病魔的殊死较量再次拉开了帷幕,经过一周舍生忘死、没日没夜的辛苦战斗,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圆满完成任务,保障了一方群众的健康。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深的认识到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赢得患者信任,而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就必须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补充“能量”。在临床工作中,他对肝胆疾患及内科杂病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肝肾疾病、部分老年疾病及疑难病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取得显著疗效。多年来,组织和开展了对肝胆病、脾胃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提出了对肝胆病分期分时段分型辨证治疗,对肝胆病症候特点及演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出有效治疗方药,在县域内得到广泛推广、儿科医生先进事迹。用传统中医方法结合现代循证医学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和上尿路结石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清热化瘀、熄风开窍为主法治疗腮腺炎合并脑炎;以清热利湿、益气导滞法治疗上尿路结石疾病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临床检验,从中药方剂和组方及有效成分对2型糖尿病糖脂紊乱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医药益气养阴法调控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的有效性,应用到临床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中医脾胃学说中脾胃阴虚进行了挖掘,结合临床实践著文提出“脾津胃液”生理机理和临床治则选药。“中西药加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观察”、“糖康饮配伍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疗效观察”、“脾津胃液临床探讨”分别获得县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项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饱含了刘医生毕生的心血,也为我县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因此多年来,他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学习和掌握内儿科疾病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回到单位后,他把学习到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作为一名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他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实发展观,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疗法,勇当科技兴院的急先锋。在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中,作为科主任,他身先士卒,积极行动,全力以赴,为该院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多年来,他高超的技术及高尚的医德得到周围无数的病人的大力称赞和充分肯定,已经成为县域卫生行业的一面光辉的旗帜,赢得了大家的敬佩和赞誉。

《医院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