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书读书心得

时间:2024-10-29 15:03:26
课外书读书心得15篇

课外书读书心得1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外书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外书读书心得1

成长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是由欢乐和痛苦交织的一张网,我们便是那网上的舞者,有翩翩时分,也难免有摔倒的'片刻,甚至有踟蹰难行的尴尬。然而,人生却因为有了这些插曲而精彩纷呈。

小说《孤独之旅》为我们印证了这一切。十二岁的少年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可是早应对风雨,在暴雨中寻找失散的鸭子,获得了一次人生的历练。

杜小康的人生便是历经风雨的人生。他经历倾家荡产和辍学等等磨难。在和父亲一齐放鸭的过程中,他饱尝孤独、寂寞,在拼搏的过程中,他甚至付出过流血的代价。可是,阳光总在风雨后,他的人生,却因为这一次磨难,走进了一个昂扬的时期。与油麻地的其他孩子相比,他多了一份生命的底气。这就是磨难的作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许仍然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可是,我们相信,有了芦苇荡放鸭这一段经历作为积淀,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他。

大风大浪能撼动花草树木,却不能撼动一个少年日益坚强的心。是芦苇荡的风雨让他的翅膀硬了几分,是芦苇荡的麦茬儿,让他的脚板更加厚实,让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顶天立地。

磨砺才有宝剑锋,苦寒乃闻梅花香。生长在城市里的我们,有的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们生活稳定,小小年纪,就有房有车,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然而,这样无忧无虑的人生,却总给人一种平淡无奇的感觉。这种生活,为他们今后在人生考验的关头充当“软骨头”作了伏笔。有些“富二代”甚至埋头钻进“欢乐的海洋”,拒绝就业,回避人生,倚老啃老。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未来得由自我来把舵。今日风平浪静,并不意味着前行的航程一帆风顺。让我们时刻准备应对风雨,时刻备一把心灵的大伞,与风雨相行。

课外书读书心得2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完成于1869年至1870年。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与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莫和两个同伴在海底旅行的故事。

百年之后,这部作品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魅力,这是由于作品本身的浪漫色彩,对未知水下世界的瑰丽描写,各种惊险冒险带来的震撼等等。这激起了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心渴望。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和浪漫色彩,各种惊心动魄的冒险令人神往,体现了自古以来对美和自由的向往。

故事主要讲鹦鹉螺的故事。鹦鹉螺的神秘出现及其对舰船的巨大破坏力,在当时被世人视为不为人知的怪物而关注。为了追捕这个怪物,阿龙纳斯被邀请参加追捕,不幸在追捕过程中掉入水中,于是他踏上鹦鹉螺号潜艇,开始了一次神秘而又令人震惊的水下冒险。

鹦鹉螺号的船长莫奈是一个和蔼而冷酷的神秘人物。他有丰富的科研知识和财富,是海底世界的探索者和征服者。他利用高科技建造当时世界罕见的潜艇,利用海洋资源提供能源。他们以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为生,用潜艇收集沉入海底的财富和珍宝来支撑他们远离陆地和海洋的旅程。

阿龙纳斯别无选择,只能在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和大西洋。他们在水中看到了许多珍稀的海洋动植物和奇怪的景象,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与鲨鱼搏斗、用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危险。旅途充满了奇遇和迷人的魅力。但美中不足的是,为了保守秘密,潜水艇的船长尼莫不允许登船的人员离开。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描绘了船长的奥秘和他行动的根源。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遭到一艘驱逐舰的轰炸,最后鹦鹉螺号击沉了那艘驱逐舰,所有船员都葬身海底。旅途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阿龙纳斯知道尼摩船长仍然与大陆保持着联系,并利用海底沉船中的数百万金银支持人们在陆地上的斗争和进行报复行动。

未知而美丽的水下世界是令人向往的,科学探索可以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尼摩船长的科学知识是令人钦佩的,反抗压迫的斗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休止的报复和杀戮只会让更多无辜的人失去生命,更多的家庭失去幸福的生活。所以,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要反抗压迫,也要放弃小恩怨,考虑大人道主义精神。

课外书读书心得3

其实没看过一本书就开始写读后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但是没办法……我足够坚强……以下是看了活着读后感的读后感(至少70%是原创……)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从始至终,作者只是以这样一种淡然来描绘一个只能在人的内心里波澜壮阔的故事,用他冰冷的手,生生地将残酷的现实从美好的幻想中剥离出来。这也许太不人道了,让读者在阅读中无声地恐惧着,像是听着自己微弱的心跳,在平静和缓慢中,渐渐停止。然而正是这样的冰冷残酷,才让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慢慢渗透进读者的内心,他是不是想告诉我们,所谓活着,不过是一种孤零零的姿态,仅仅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对于活着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有的追寻,所有的梦想,在活着的巨大背景下只是虚诞。对此我曾不解,作为一个还算乐观的乐观主义者,我还是崇尚着一种追求,崇尚着生活的激情和美好。而作者,他是不是在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来让我们对所有的追寻产生畏缩,并且以一种长者的姿态告诉我们奋力斗争的无力和脆弱?显然,他虽冷漠,却不是欣赏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这是现实,美好和痛苦都是现实的一部分,只不过痛苦的那一部分,往往我们容易感知罢了。从创作动机来说,他甚至是乐观的,“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他笔中活着的力量,正是来源于这种忍受,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我想,忍受确实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过程,是人生最具体而频繁的活动,但这并不是一个带贬义的词汇,一个人的精神快乐与否,并不是在于忍受的多少,而是在于建立在每一次忍受上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正如整篇作品一样,作者是在平淡地叙述活着的过程,具体的忍受经历,而精神的层面——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以及在以后活着的日子里将感悟到什么,选择什么,——不是命运,是完全由我们自己主宰的。

课外书读书心得4

今天傍晚至今,一口气读完由光明日报出版的六角丛书系列中《中外名著榜中榜》之《八十天环游地球记》一书。它是法国作家凡尔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世界科幻小说的 ……此处隐藏5396个字……志士都曾在风雨中谱写自我的壮丽诗篇。唐代诗人刘禹锡,因在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至“巴山楚水凄凉地”长达二十三年。可他没有消沉,而是豪放地唱出自勉之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正是因为在困境中耐得住寂寞,他才会被后人冠以“诗豪”之称吧。

瞧,那低矮破旧的茅屋里那个骨瘦如柴的老者是谁?是的,他就是诗圣杜甫,一个生于盛世唐朝却最终战乱贫病的中华诗坛伟人。应对绝望,他矢志不渝,固守自我心灵的净土。这才有了之后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昂诗句。可见对于人生路上的风吹雨打,如坦然应对,可是如此!勇往直前,猛地回头,却发现是另一番“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雨后的嫩草更加青翠可人,雪后的青松愈显高洁挺直。惊涛拍岸,撞击礁石,才能卷起千堆雪——那瑰丽的浪花。像杜小康一样直面困难吧!只要自身的梦想还未破灭,坚强地走下去吧!坚信风雨过后必须会有彩虹。

课外书读书心得12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虽然我们不可能在故事中体验和感受到小女孩的经历,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回顾我们的童年,谁不是在甜甜的糖果和可爱的玩具包围中长大的?童年对我们来说是丰富多彩的。我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有爷爷奶奶的悉心照顾。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感激那些为你的成长做出无私贡献的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小女孩,童年很悲惨。她不在乎她,爱她的父母,没有玩具,没有糖果,只有一个爱她的奶奶,这个奶奶早就去世了。寒冷的大年三十,小女孩还光着脚,光着头,一个人在街上卖火柴。她可怜,只有她自己的幻觉填满了她心中幸福的大黑洞,然后笑着死去。现在,你还在抱怨父母没有好好照顾自己吗?毕竟和故事里的小姑娘比起来,我们幸福多了,小姑娘太可怜了!感恩是我们能回馈给在乎我们的人的。

感恩没有完整的定义。一句谢谢,一束花,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以算是感激。有些人认为父母不需要我们感恩,这意味着他们应该好好报答我们。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这么说,《卖火柴的小女孩》里的小姑娘就不会有这么惨的经历了。故事里,小女孩的父母对她那么残忍,但是我们的父母给我们吃,给我们穿,用他们的爱来关心你。两者差别很大!

学会感恩,用感恩来回报那些关心你、爱你的人。父母累了,给他们一杯热茶,这是我们对他们无私的爱的感谢;在公共汽车上给你年迈的祖父让座。我们感谢那些给我们让座的人。怎么感恩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学会感恩!

课外书读书心得13

这天,咱们写作业的时候,本子上有个阅读题,题目叫做《高贵的施舍》。讲的是一位妇女让一个失去右手的乞丐不仅仅用自我的劳动获取钱,并且还没有失去尊严。

写完了之后,我心里发出了感慨:在生活当中,咱们完全依靠父母,我是不是个乞丐呢是一个失去尊严的乞丐,还是怎样的乞丐呢

放学之后,我回到家,问父亲:“我是不是你的乞丐”父亲听了,笑了笑说:“小呆子,你怎样是我的乞丐呢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我听了之后开心得不得了。

可是,之后我想了想,我也就应算是个乞丐。正因我买衣服,零食全都是家人付的钱,并且家人一向关照着我。可是,我更就应算是个有尊严的乞丐。正因我经常帮奶奶拖拖地。有时候,我也会把我自我能洗的小东西洗一洗。还有,每次人家吃完饭,要盛饭,我都会争着抢着说:“我来,我来。”哎!我是不是个乞丐呢?

课外书读书心得14

《跟着梦想前进》读书笔记

书名:跟着梦想前进哥伦布

作者:彼德席斯

译者:林芳萍

故事大意:

原以为小哥伦布长大后,会像爸爸一样成为编织工。他却对自己的未来编织了另一个梦想。他决定要找出另一个抵达东方的新航线,他要向西航行直接横越浩瀚的大西洋!

要实现这个梦想并不容易,首先要学习如何看地图、观星象。也要寻求赞助者提供所需船只、补给品和船员。每个人都认为这个计画太冒险、太庞大。哥伦布提出向西航行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计画,再次遭到否决。六年过去了,哥伦布依旧坚信只要向西航行就抵达陆地,找到宝藏。

这次王后动心了,她向国王表示愿意捐出自己的珠宝当作经费,以表示对哥伦布坚持要继续向西前进,哥伦布发现的其实并非一条东方的新航线,而是一块新大陆。他自己恐怕也没想到,他已经抵达了遥远的美洲大陆吧。

读后心得:

看完这本书,我要学习哥伦布,其实一件事的成功或者失败,完全决定于做事是否有意志,遇事不畏艰难,并且不会半途而废,虽有困难的障碍,也能不屈不挠、再接再厉,走向成功之路,所以意志好比是我们走路的方向,没有意志,就没有努力的目标。

课外书读书心得15

我来到读书会已经一个月了,每次都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和大家学习《论语》,分享各自的经历与心得,这些就像纯凈无杂质的温水,不断注入我心中的杯子。

最近读到《学而篇第一》的第四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小学时就已经知道这则了,但知道归知道,根本谈不上真正的了解和体会,但通过读书会,便有了自己更深的感悟。曾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而自省可通过三个方面:忠,信,传。通过读书会,我对于「忠」和「信」有了新的理解。

「忠」和「信」同属于儒家强调的「八德」。尽己之谓忠,这是尽心的态度。「忠」字,心上一个中,便是怀着一颗「中庸」的心,不偏不倚。不偏,不偏离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一开始所坚持的始终不变;不倚,将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便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力量,或许就是责任和担当。做到这两点,便离「忠」很近了;那何为「信」?以实之谓信。一是对己,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根细刺,那是难以暴露的私欲和杂念,不仅别人看不见,连我们自己也很难找到,这就需要我们抱着很大的勇气去揭开自己的心并找到它;二是对他人,这也要分为两个方面来谈,首先是我们自身对于他人的信,怀着诚心、讲诚信,便是「信」的第一步;其次,是看清他人的虚实,就如学长在读书会上所说:「看人就像看浪花一样,不仅要看见海面上不断迭起的波浪,还要看见浪花下的那片海。」看清他人实质的内心,分清诚伪虚实,也是「信」的一部分。

于这一则,另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自省」。就像前文所说,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根刺,反省便是那个揭开内心寻找它,并将它连根拔起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确很痛,因为我们总是把眼睛放在别人的身上,看得见他人的是非对错,却觉察不出自己的问题。我有自省过,我知道那种需要将一切都放下、不断揭开内心不敢暴露的阴暗面,发现自身的缺点并承认它、正视它的感受。或许由于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我也很久没有观察自己的内心去寻找那根刺了。学姐说:「自省是一个过程,是需要不断努力与反复的过程,可能很快便发现自己改变了,但也有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与磨练,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会变得更好。」

很感谢当时听从内心的声音来到读书会的那个自己,《论语》让我认识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身的渺小与脆弱。我知道自己现在心中的那杯水没有很多,但通过不断注入,总会有醍醐灌顶的时刻。

《课外书读书心得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